今天聽了一組的PRESENTATION,內容是說雖然性工作者因為社會的歧視面對種種不公平、困難,教育工作者的確有責任教導學生以平等的心態看待性工作者。但是奈何社會上對這些議題仍然十分敏感,教師稍一不慎便會遭到投訴,惹來極大麻煩。
有同學說可以嘗試其他切入點,例如他的學校是天主教學校,可以用愛世人來作切入點。以關懷某一群體的角度去處理這議題。
我認為這切入點亦不錯,但若有些學校連提也不可以又如何呢?我有以下想法:
1.整個思考系統的配套
首先要理解性工作者今天的處境來源,是我們對性工作者認知不足?對性的恐懼?習慣於常識習見?弱肉強食的心態?恐怕全部皆是。換言之,性工作者有今天的處境是因為社會的思考模式不斷強化這種偏見。若學校對性工作的議題十分敏感,我們可以從其他角度切入,例如給學生認識性及打破常識習見。
在性方面,我們可以教導學生了解不同文化有各式各樣的性,現在的模式只是其中一種選擇。若性仍是敏感,可以選擇以家庭及朋友等議題出發。
在打破常識習見方面,在不同的課題中多挑戰主流的觀點,例如質疑煙稅僅為了保障市民遠離二手煙、自由市場是為誰服務、政府現在為誰服務及政策由誰制定等。
當學生有了這些思想的配備,當他們在社會面對性工作的議題時,很大機會能用同一思考方法處理。
2.明白性工作者議題不是個別議題
另外,我們亦可以以同類的議題出發。試想想,在分析香港的小數族裔、青年、新移民或綜援家庭時,在傳媒的手法、體制對他們的不公及大眾的觀感等有相似之處。可以看出性工作者的議題只是邊緣群體的其中一個議題,我們可以教導其他邊緣群體的處境,學生在明白社會對邊緣社群的運作模式後,相信對將來處理性工作者的議題亦有幫助。
這正如我們在一張白紙中畫一個圓,可以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直接在中間畫上一個圓,正如我們直接談及性工作者處境。另一個方法是把其他空白地方也填滿,中間自然會出現一個圓形,這等於我們關愛周遭的群體,最後核心問題也會漸漸浮現。
當然,我不希望上述所說的方法成為教師逃避教授敏感課題的藉口,我希望有志於改變社會的教師別灰心,處理問題不止一個進路,我們所擁有的彈性仍然是很高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