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日 星期三

科學與傳統文化

關於近日武漢大學取消風水課問題引起的爭議,帶出了科學與傳統文化的問題。筆者希望回應討論中一些觀點,亦希望在此拋磚引玉。
傳統文化的複雜性及多樣性
請留意3月26日蘋果日報鄺浩然的標題是: 『勿輕率將風水貶為迷信』當中『勿輕率』十分重要。他並沒有否定風水有些部份是迷信,只是呼籲大家不要未經求證,便說風水是迷信。風水本身派別眾多,若把全部派別視為迷信,實在十分不公平。你可以說部份風水學說的預測是不準確,但你必須要說得出是那一派的風水學說,那一部份的論說是迷信。筆者對風水的理解不多,因此也不敢斷然說風水就不是迷信。但若未接觸該體系的理念就把『所有』的風水視為迷信,實不尊重風水學,這種討論也不合乎所謂的科學精神,討論傳統文化時應注意其複雜性。武漢大學的問題也正是如此,未經深入了解就扼殺了一個學說/學術討論的生存空間,這又是否合理?

科學的複雜性
亦彤的文章說:『那麼就請拿出研究數字證明風水的「科學性」,證明風水不是胡謅而是有事實根據。其實判別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拿去年的整體流年運程預測和實際情況比較,你會發現比隨機瞎猜還要來得差。』請讀者們嘗試把它換作經濟學,你會發覺經濟學等社會科學不是科學。請不要以成敗論英雄,預測有偏差就代表理論是胡謅嗎?我認為科學和迷信有時不是涇渭分明,例如有些病人十分『迷信』,醫生會開一些類似符水的藥給病人,服後結果真的康服,或許你會說是心理學的範疇。中國人十分關注家宅和風水的關係,若風水加入住宅設計後對住戶的心理及健康有所幫助,又是否純粹的迷信?我們很容易墮入的一個盲點就是『無論甚麼不能適應於既有範疇體系的東西或者據說同這體系不相容的東西,不是被看做某種十分令人討厭的東西,就更經常乾脆被說成是不存在的。』(Against Method, Paul Feyerabend)

傳統文化與科學
除了上述提及傳統文化及科學本身的複雜性,不能一概而論外,亦彤的標題『風水的本質是偽科學』帶出很有趣的一個現象。這不單是風水的問題,實際上我們的文化中,也有很多這種現象。我們的傳統文化必然和科學拉上關係,從亦彤的標題可以看出,風水已和科學拉上關係。『發明』風水的人必然不會以科學的角度,因為以往跟本沒科學的概念。太極為近年興起的運動,愈來愈多研究指出太極合乎『運動科學』,數十年前我們還會說中醫是迷信,但隨著近年的研究,很多西方的理論證明了中醫一部部份是合乎他們的標準的。由此可以看出,今天未被科學證實的事物是否就沒有價值?也帶出了為什麼我們的文化一定要被西方、科學量度?他們就是至高無上的標準嗎?我們可以有另一套世界觀嗎?我們是否需要了解自身的文化,判斷那些是寶貴資產,需要保留呢?中醫的語言需要『轉換』到西方科學的語言才被視為可信,這是為什麼呢?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傳統文化、科學及殖民關係
其實這現象也反映了一種和殖民的關係。<<科技渴望社會>>(編者:吳嘉苓、傅大為、雷祥麟教授)一書中舉出一個十分有趣的殖民例子,當時西方醫學透過其殖民者權威地位為印度當地的文化進行標籤,把自身代表成理性與進步,而當地社會則愚蠢地珍愛迷信與巫術,當地的本土醫學當時是被認為不文明的。即使當地的醫藥被使用,也會被殖民醫學取過來,以自己的語言去解釋醫藥。直到20世紀早期當地的中產階級才有信仰復興運動,主張可接受西方醫學外較可接受的另類選擇(如印度的身心治療)。這是否和我們今天傳統文化處境有相似之處?是否西方人種比較優勝,只有他們能發展出一種普世價值(科學),而我們其他地區數千年來只能等待西方的啟蒙?
2009年3月3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