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udents are too passive wait for answers and knowledge. How to carry out constructivism in the class?
2.若学生集体创造或自己想的答案与老师所预期的有偏差,老师应否否定他们的答案,或仍接纳?又应如何带领学生思考正确?
RE1:我認為學生被動等待答案正正就是因為過往我們的答案單一,知識的系統建立在一種權威的觀念。因此,若要改變,教師先要放下知識的『權威』地位,讓學生知道現在是同等地位討論,老師也未必一定是對的。先形成這種文化是第一樣需要的。第二,我們的課堂太緊迫,導致我們課堂習慣上等候學生答案5分鐘已經非常奢侈,很多時老師會自行說出答案。我認為可以減少課程內容,反正教了學生也不一定記得,但他們自己發掘的記得的機會會更高。當然要做到十分困難,我們先要找有意義的問題發掘,一些沒有一定正確答案的問題。
RE2:這就承接了第一條的問題,學生的答案不同怎麼辦?我認為建構主義正正是建立於答案沒有標準,知識是由社會建構出來。既然不是上天既定的知識,那又何來有統一的答案呢?即是在香港看似有統一答案的,在中國、台灣或日本或更遠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答案。教師若能看到更多地方/族群的視點,便能理解學生有時『奇怪』的答案。當然我覺得最關鍵不是答案正確與否,而是他們是否有依理據邏輯推論出來,有就可以了
第二,我們的課堂太緊迫,導致我們課堂習慣上等候學生答案5分鐘已經非常奢侈,很多時老師會自行說出答案。I witnessed this knid of the situation when I was invited to an open lesson last week. But with the familiar and broad information of the topic, the discussion will be more time saving and more efficient.
回覆刪除